不少有修讀 BAFS 的同學都抱怨,BAFS 這一科的骨牌效應很重,公式又多又亂又難記。小編曾經都有修讀BAFS,深深明白到記住所有的公式和概念會覺得有一些挑戰。
所以小編將會集齊BAFS DSE 必學必考的公式於這一篇文章,一次過介紹和解釋這些成本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公式,例如:會計比計公式、折舊公式、庫存估價等等,希望這份懶人包能夠幫助你在溫習的時候,能夠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和應用這些公式。無論你是中四、中五還是中六,我們都相信這份懶人包能夠給你提供很大的幫助。
財務會計 Financial Accounting
會計比計公式
會計比率是從公司財務報表中提取的數值,用於評估公司的總體財務狀況和績效。這些比率可用於比較不同公司的績效,或者比較同一公司在不同時間點的績效。分析效果分為4大範疇:流動性(Liquidity)、管理效率(Management Efficiency)、償付能力(Solvency)、盈利和投資回報(Profitability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
分析公司的流動性
這類公式用於衡量公司履行持續(短期)義務的能力,如:短期債權人(銀行家和供應商);並重點關注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係。
營運資金 Working capital
流動資產 Current Asset – 流動負債 Current Liabilities
解釋:計算公司營運資金,衡量負債會否超出公司的資產而導致公司的營運資金不足。
營運資金比率 Working Capital Ratio / 流動比率 Current Ratio
frac{流動資產 Current Assets}{流動負債 Current Liabilities} : 1
解釋: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該比率越高代表公司的流動性越高,但流動比率高也可能只是因為庫存周轉緩慢。
速動比率 Quick Ratio / 酸性測驗比率 Acid-Test Ratio
frac{流動資產 Current Assets – 存貨 Inventory}{流動負債 Current Liabilities} : 1
解釋:衡量即時短期償債能力(要求更高),因為此公式僅包括大多數流動資產,而不包括流動性較低的庫存。同樣地,該比率越高代表公司的流動性越高。
分析管理效率
這類公式用於衡量公司如何利用其運營資產和管理其資源的效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次) Trade Receivables Turnover (Times)
frac{賒銷 Credit sales}{*平均應收帳款 Average Trade Receviables}
* 平均應收帳款 = 期初應收帳款 Opening Trade Receivables + 期末應收帳款 Closing Trade Receivables ÷ 2
解釋:衡量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速度,展示公司收回(平均)應收賬款的次數。若周轉率越高,公司應收賬款的流動性越強,而周轉率低的風險是產生壞賬費用。
應收帳款平均收帳期 Average trade receivables collection period
frac{365}{應收帳付周轉率 Trade Payables turnover (times)}
應收帳款帳期 Trade receivables collection period /
賒銷期限 Days’ sales in trade receivables
frac{平均應收貨款 Average Trade Receivables}{賒銷 Credit Purchases} × 365 日 或 12月
解釋:以上公式表示應收帳款在收回前未清償的平均天數/ 期限,用於評估信用和收款政策的有效性(與授予的信用期限進行比較)。
存貨周轉率(次)Inventory Turnover (Times)
frac{銷貨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平均存貨 Average Stock}
* 平均存貨 Average Stock = 期初存貨 Opening Inventory + 期末存貨 Closing Inventory ÷ 2
解釋:用作衡量庫存的流動性,展示公司能夠銷售相當於其平均庫存的商品數量的次數。若周轉率越高,庫存銷售的速度就越快,而周轉率低的風險是庫存過時的可能性較高。
應付帳款周轉率(次) Trade payables turnover (times)
frac{賒購 Credit Purchases}{平均應付帳款 Average Trade Payables}
* 平均應付帳款 = 期初應付帳款 Opening Trade Receivables + 期末應付帳款 Closing Trade Receivables÷2
解釋:用作衡量與供應商結算應付款項的速度,展示公司結算(平均)應付賬款的次數。若周轉率越低,公司向供應商付款的速度越慢,而周轉率低的跡象是付款緩慢,這可能表明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可能會導致供應商不滿意,從此要求更快付款。
應付帳款平均收帳期 Average trade payables repayment period
frac{365}{應收帳付周轉率 Trade Payables turnover (times)}
應付帳款帳期 Trade Payables Collection Period /
賒購期限 Days’ sales in trade payables
frac{平均應收貨款 Average Trade Payables}{賒銷 Credit Purchases} × 365 日 或 12月
解釋:以上公式衡量公司平均需要多長時間/ 計算賒購期限 以付清供應商的欠款,屬於公司經營能力分析。應付賬款周轉天數越長越好,說明公司可更多的占用供應商貨款來補充營運資本而無需向銀行短期錯貸。
分析償付能力
這類的公式用於衡量公司長期生存的能力,例如利害關係方(如:長期債權人和股東);並重點關注滿足其利益要求的能力 和 到期債務本金的償還能力。
槓桿比率 Gearing ratio
frac{非流動負債 Non-Current Liabilities + 優先股本 Preference share capital}{非流動負債 Non-current Liabilities + *股東資本 Shareholders’ fund}× 100%
*當中包括普通股本Ordinary share capital(連股本溢價 share premium)、優先股本Preference share capital 及留存收益 retained earnings
解釋:表示公司的槓桿程度,描述權益資本與固定利息貸款資本(包括優先股資本)之間的關係。若該比率越低,企業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越小,換言之股東對債權人的保護邊際越高。
分析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
這類公式用於衡量公司的收入(盈利能力)和經營成功與否(包括獲得債務和股權融資的能力),並而關注債權人和投資者在內的所有各方的利害,當中主要關注損益表內的利潤和銷售。
加成 Mark-up
frac{毛利 Gross Profit}{銷貨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100%
解釋:指利潤與成本的比率。
毛利率 Gross profit margin
frac{*毛利 Gross Profit}{銷貨 Sales}× 100%
*毛利 Gross Profit = 淨銷售 Net Sales – 銷貨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
解釋: 用作衡量銷售額佔毛利潤的百分比,表明管理層是否有能力控制所售商品的成本並保留其銷售額的合理部分作為毛利潤。
*因為毛利率未扣除支出,所以毛利率不能反映公司是否賺錢
淨利率 Net profit margin
frac{*稅前淨利 Net Profit Before Tax}{銷貨 Sales}×100%
*稅前淨利 Net profit Before Tax = (毛利 Gross Profit + 營業外收入 Other Income) – 總支出 Total Expenses
解釋:此比率用來展示一間公司扣除營運支出後的獲利能力,衡量公司整體的營運效益,這能為公司在控制成本及支出和獲利的能力上提供資訊。淨利率愈高代表公司能妥善控利其營運成本。
運用資金報酬率 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ROCE)
frac{*利息及稅前淨利 Profit before interest and tax}{**平均運用資金 Average capital employed}× 100%
* 利息及稅前淨利 Profit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 稅後淨利 Net Profit after Tax + 利息支出 Interest Expense + 稅款支出 Tax
**運用資金:
・獨資經營 Sole proprietorship → 資本帳結餘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合伙人 Partnership →資本帳結餘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 往來帳結餘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如有)
・有限公司 Limited Company → 非流動負債 Non-current liabilities +股東資金 shareholder funds
解釋:衡量從所有來源(即長期債權人和股東)提供的資金中賺取回報的能力,表明其資本使用的整體盈利能力和效率,比率愈高表示公司運用其資本的能力愈佳。
總資產周轉率(次)Total asset turnover (time)
frac{銷貨 Sales}{資產總額 Total assets}
解釋:用作衡量公司利用資產產生銷售的效率,表明每投資一元資產,將產生多少銷售額。
每股盈利 Earnings per share (EPS)
frac{稅後淨利 Net profit after tax – 優先股息 Preference dividend}{普通股股數 Number of ordinary shares issued}
解釋:用作衡量適用於每股普通股的淨利潤,金額有助於做出投資決策,將投資金額分別與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年度股息進行比較,以決定投資價格是否合理。
普通股股息比率(次) Dividend cover for ordinary shares (times)
frac{稅後淨利 Net profit after tax – 優先股息 Preferred dividend}{已付普通股息 Ordinary dividend paid}
解釋:用作衡量年度普通股股息被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年度利潤所覆蓋的次數。比率越高,未來維持股息的可能性越大(如有高增長的情況公司將大部分淨利潤再投資到業務中)。
市盈率 Price- earnings ratio (P-E ratio)
frac{每股普通股市價 Current price per ordinary share}{每股盈利 Earnings per share}
解釋:用作衡量普通股市場價格與每股收益之間的關係,表明未來收益的前景(即增長)。
折舊公式
折舊指的是固定資產(如機器、建築、車輛等)因為使用、老化或技術陳舊等因素而價值逐漸減少的過程。折舊考慮到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通常會在資產的使用期間分攤其成本,以反映其價值的逐漸減少。折舊的分攤方法有多種,包括直線法、加速折舊法、雙倍餘額递减法等,在分攤期間會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顯示為費用,並降低公司的累積盈餘和所得稅負擔。
直線折舊法 Straight-line method
frac{成本 Cost – 預計殘值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預計使用年限 Estimated useful life}
或
(成本 Cost – 預計殘值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 x 固定折舊率 Fixed depreciation rate (%)
解釋:
它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平均分攤折舊費用,即是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間內,每年分攤相同的折舊費用,直到固定資產的價值降至預估殘值 或 使用壽命結束時 為止。這使公司每年的折舊費用保持穩定,令計算結果較為可靠,同時公司也可以較容易地預算和掌握每年的固定費用。
雖然直線折舊法是一種簡單、穩定和可靠的折舊方法,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不太適用,例如:資產價值下降較快、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殘值無法預測、資產使用模式不同,使用直線折舊法便無法很好地反映這種差異。
餘額遞減折舊法 Reducing-balance method
(成本 Cost – 累積折舊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x 固定折舊率 Fixed depreciation rate (%)
解釋:按照固定資產原始成本與預估殘值之差的餘額進行折舊,每年折舊費用的金額是前一年的固定資產餘額的一定比例,直到折舊費用降至預估殘值為止。這使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前期,可以更快地分攤固定資產的成本,因此較適用那些使用壽命前期價值下降較快的固定資產。可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後期,折舊費用較低,無法充分反映固定資產價值下降的實際情況。
生產單位法 Usage-based method/ Production output method
(成本Cost -預計殘值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frac{運作時長 Operating hours}{總可用時間 Total useful hours}
或
(成本 Cost – 預計殘值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 *折舊率 Depreciation rate (%)
* 折舊率 = frac{各期實際產出 Actual output in each period}{所有期間的預計總產出 Total estimated output in all the period }x 100%
解釋:以固定資產的生產量或使用量為基礎來計算折舊費用的。這種折舊方法適用於那些固定資產的價值主要是由其使用量或生產量決定的情況,例如機器、工具、設備等。這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量或生產量和其所產生的價值變化,有助公司通過控制生產量或使用量來控制折舊費用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但生產單位法計算比較複雜,需要對固定資產的使用量或生產量進行詳細的預估和監測,且不同產品的生產量或使用量可能不同,需要對不同的產品進行分開計算。
庫存估價 Valuation of Inventory
「庫存估價」是指為企業的庫存或存貨劃定價值的過程。這是一個重要的會計工作,因為庫存的價值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報表,包括淨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等。當中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但BAFS DSE 只會考核部份的計算方法,一起來看看公式是怎樣。
平均成本法 Weighted average cost method (WAVCO)
frac{所有庫存的成本總和 Total cost of inventory}{庫存的總量 Units of inventory}
解釋:用作計算成本貨物銷售(Cost of goods sold),它可以平滑化價格波動的影響,但這也可能導致庫存成本與當前市場價格之間的不匹配,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價格環境中。
可變現淨值 Net realisable value
可售價值 Saleable value – 完成銷售之前所需的費用 Expenses needed before completion of sales
解釋:這是企業估計其庫存在當前市場條件下能夠賣出的最高價格,扣除完成銷售所需的直接成本後的價值。這些直接成本可能包括包裝、運輸、銷售和其他銷售費用。
**庫存必須在其書面成本和可變現淨值中的較低者上進行報告。這種做法是基於保守性原則(Prudence concept),該原則要求在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選擇會導致資產或利潤估計較低的選擇。
成本會計 Cost Accounting
成本會計是一種會計方法,計算出每單件產品的實際製造成本,主要側重於追蹤和計算生產成本,以便進行定價、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貢獻毛益率 Contribution-to-sales ratio (C/S Ratio)
frac{總貢獻值 Total Contribution}{總銷售值 Total Sales}
或
frac{每件貨物頁獻值 Unit contribution}{每件貨物售價 Unit selling price}
** 頁獻值 Contribution = 售價 Sales – 變動成本 Variable costs
解釋: 用於度量每一單位銷售上,公司有多少比例的銷售收入可以用來支付固定成本和產生利潤。它可以視為每一單位銷售收入中,有多少是「貢獻」給覆蓋固定成本和產生利潤的。
損益平衡點 Breakeven point
In dollars = 固定成本 Fixed Cost ÷ 貢獻毛益率 C/S Ratio
In units = 固定成本 Fixed Cost ÷ 每件貨物貢獻值 Unit contribution
解釋:是指當企業的總收入=總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時,就達到了損益平衡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財務分析概念,因為它可以幫助企業理解需要銷售多少產品或服務才能覆蓋成本,以避免經營損失。
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In Units = 每件售價 Salses units – 損益平衡每件售價 Breakeven Sales units
In Dollars = 銷售額 Sales ($) – 損益平衡銷售額 Breakeven Sales ($)
In Percentage = (銷售額 Sales – 損益平衡銷售額 Breakeven Sales)銷售額 Sales × 100%
解釋:用於衡量企業實際或預期銷售超過損益平衡點的程度,它量化了企業的銷售可以下降多少,而不會導致企業虧損。因此,安全邊際可以被視為一種風險評估工具。
以上是BAFS DSE 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必考必熟的公式,大家一定要記熟,不然考試缺少或計錯了一個金額,在巨大的骨牌效應下,最後財務報表的金額就不能平衝。「Practice Makes Perfect」小編BAFS DSE 同數學一樣,都是只要願意多做數、多操數,考試時小心一點,最後也能獲得理想的成績!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