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遊記 終極指南
滿井遊記 全攻略
八篇建議篇章好難學?學博小編為大家提供 DSE 中文科八篇建議篇章中《滿井遊記》的全文語譯、重點文言字詞以及範文重點分析包括:內容大要、主旨、段落大意、寫作和修辭手法。
滿井遊記 簡介
根據袁宏道在本文末自道,此文作於「己亥之二月」,即萬曆二十七年(公元 1599),也就是他哥哥袁宗道寫信叫他入京為官的第二年。他在這年的早春二月,遊覽當時著名景點滿井,並寫成此文。
滿井遊記 全文語譯
滿井遊記 原文 第一段
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滿井遊記 語譯 第一段
北方的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後,天氣還很寒冷。時常颳起冷風,每次一颳起就飛沙走石。人被困在一間屋中,想出去也不能。每次冒着風快步行,未到百步就(被迫)折返。
滿井遊記 原文 第二段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滿井遊記 語譯 第二段
二十二日,天氣稍微暖和,和幾個朋友一同走出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站在堤岸兩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眼望去四周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波光的顏色開始明亮,浪紋像是一層一層的魚鱗,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新開的鏡子,突然射出冷光。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山色美好,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豔光亮,(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梳好的頭髮一樣。柳條將要發芽卻未發芽,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麥苗破土而出,嫩苗只得一寸。遊人雖然還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人、拿着酒杯唱歌的人、身着豔裝騎驢的美女,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然而走路仍會汗流浹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一切動物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裏的人不知道啊。
滿井遊記 原文 第三段
夫不能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餘近,餘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滿井遊記 語譯 第三段
我不能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能無拘無束瀟灑在山石草木之間遊玩的,恐怕只得這個官職。而滿井這地正好離我很近,我從現在開始出遊,怎能沒有記錄?(這是)明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啊。
滿井遊記 重點文言字詞註解
- 燕地︰指今日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屬燕國。燕︰燕國。
- 花朝節後︰我國舊俗以陰曆二月十五為百花生日,稱為花朝節。另一種說法是二月十二日,還有一種說法是二月初二。此日人們多到野外賞花遊玩。
- 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冷凍冰寒之風經常刮起,刮起時則飛沙走石。礫︰小石,碎石。
- 未百步輒返︰未到一百步距離就抵受不住要回來。輒︰總是,就。
- 偕數友出東直︰偕同幾位朋友出了東直門。偕︰共、一起。
- 滿井︰北京東北郊的一口古井,井中飛泉噴薄,冬夏不竭,井旁景色優美,是當時遊覽勝地。
- 土膏︰肥沃的土地。
- 若脫籠之鵠︰(作者)心情快樂得像出籠的天鵝。鵠︰天鵝。
-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那時薄冰的外皮剛消融,春水開始呈現明亮的色澤。乍︰剛,起初。
-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清亮的水面閃閃發光,如清晨剛打開鏡匣,反射出鏡子的清光一樣。匣︰收藏東西的箱子。
- 娟然如拭︰秀麗的山色如同經過洗拭一樣。娟然︰美好的樣子。
-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好像剛洗過臉的美人正在梳理她的髮髻。靧︰洗臉。掠︰梳理。
- 柔梢披風︰柳梢迎風舞動。
- 麥田淺鬣寸許︰麥田中長出的麥苗有寸許長。鬣︰原指動物頸上生長的又長又密的毛,這裏指小麥長出苗,有如動物(多指馬)的鬃毛般長短。
- 泉而茗者︰從泉中取水而烹茶品茗的人。茗︰用作動詞,烹茶,品茶。
- 罍而歌者︰邊斟酒邊唱歌的人。罍︰酒樽,這裏指斟酒喝。
- 紅裝而蹇者︰穿着豔麗服裝,騎着毛驢緩緩而行的女子。紅裝︰指穿着豔麗服裝的女子。
- 曝︰照曬。
- 呷浪之鱗︰呷︰吸飲。
-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鳥和魚都洋溢着喜氣。鬣︰指魚頷旁的小鰭。
- 夫能不以遊墮事︰能夠不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墮事︰耽誤公事。墮︰通「惰」,懈怠。
- 瀟然︰脫俗不羈貌。
- 惡能無紀︰怎能不記下這美好的印象呢?惡︰如何,怎麼。紀︰雜記、印象或事件紀錄。
- 己亥之二月也︰萬曆二十七年(公元 1599)二月。
滿井遊記 主旨
作者通過記敘於花朝節後天氣稍暖的一天,和朋友出遊滿井時的所見所感,透過描寫滿井美好的景色,抒發了他對城市生活和官場生活的厭棄,以及對自然山水的喜悅,以本文表示心志。
段落大意
第一段
概述燕地二月氣象,寒風猶厲,未能出遊,作者留在屋子內,欲出而不得,未到百步而要折返。
第二段
描繪滿井的早春景象,記下作者遊覽滿井時的所見所感,並流露欣喜之情。
第三段
表達作者寄情山水草木的世外心性。
滿井遊記 寫作手法
修辭手法
比喻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排比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借代
呷浪之鱗,「鱗」代指「魚」
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滿井遊記》也不例外.文章的第二段用寥寥數百字描繪了一幅北國初春風光圖:那裡冰凍初解,水波粼粼,山色晴和,明淨如洗;楊柳隨風搖曳,麥苗破土而出;遊人或喝茶飲酒,或唱歌騎驢,其樂無窮;魚兒悠然嬉戲,小鳥怡然曝沙.這幅優美的暮春風景圖中,滲透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作者猶如魚兒,小鳥那樣怡然自得.而這正是他”獨抒性靈”理論的具體體現.袁宏道所處的時代,宦官擅權,政治腐敗,朝內黨派鬥爭劇烈.他既不參加鬥爭,又不願同流合污,一生曾多次退守田園,寄情山水,以逃避現實.《滿井遊記》典型地體現了袁宏道這種”閒適”的思想.
滿井遊記 問答
問題一
問題
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答案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
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問題二
問題
作者在第一段寫北京氣候的寒冷時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徵來寫的?
答案
第一段寫北京氣候的寒冷時,「余寒猶厲」的「猶」字強調了嚴寒的餘威之烈。「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句中的「作」、「飛」、「走」三個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寒風刺耳、沙石漫天的肅殺景象。兩句中的「寒」、「凍」也集中地表現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喪、鬱悶的心情。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