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什麽?
議論文是一種剖析事理,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
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舉例子等方法,來確定某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議論文具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
議論文結構
議論文如果按内容來分結構會有三大部分:
- 引論:提出論題,點名論點,或交代議論的目的。
- 本論:從多方面剖析所論述的問題,並提出論據。
- 結論:歸納總結或重申論點,有時也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過,有某些結構是有利於考試的,所以在這裏都會提供給大家。
DSE卷二的最低字數要求是650字,但一般建議全文共寫1000-1200字。文章分為5-6段,議論文整體結構分別為:
- 引論
- 論點一
- 論點二
- 論點三
- 駁論(視乎需要)
- 結論
議論文開頭
議論文開頭有5大方法:
- 下筆立論法:首段即引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 引用開頭法:引用名人諺語來引起下文。
- 拆字法:解釋題目字眼,迅速「點題」
- 先破後立法:先反駁對方的觀點,再提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 先立後破法:先提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然後反駁對方的觀點
在議論文首段最後可以寫下全文概述,例如:本文會從xxx方向進行論證
議論文結尾 7大方法
總結全文
總結全文式的結尾,其優勢是能夠有效捏合全文,將發散的內容集中起來,讓人對文章觀點、作者態度一目了然,對文旨有強調作用。此種結尾還能有效克服議論文散、雜、泛,亂的毛病,將漫無邊際的思緒歸攏起來,使文章觀點鮮明,中心突出,簡潔乾脆。
呼籲號召
以呼籲號召的文字結尾,能有效剖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喚起讀者共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彰顯文章的現實意義。
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語言的精粹。善於在結尾處引用名言、俗語、格言、警句結尾,既能有力佐證自己的觀點,又能借精彩助陣,顯示作者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積澱,達成自我的精彩,讓人眼前一亮,過目難忘。
點題點旨
用凝練、簡潔的語句或重提文章標題,或點明文章主旨,使結尾文字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中心或卒章顯志等方面的作用。學會在文章結尾處緊扣標題,點題點旨,筆下的文章就能避免文不對題的毛病。
警示勸誡式
議論文在議論某些現實問題的時候,為了達到警示、勸誡的作用,結尾處往往採用要麼發出警示,要麼進行勸誡的方式,旨在促使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明確問題會導致的嚴重後果。
照應開頭
一篇佳作,總是既重視思想與文采,又重視結構的勻稱和諧。一篇議論文,結尾處如能巧妙照應開頭,一呼一應,首尾圓恰,便能使文章讀來氣韻流暢。既能體現視覺上的和諧對稱,又能體現思維上的起承轉合、嚴密周全。
設問反詰
設問反詰式這種結尾方式,採用的是詰問句子,或設問,自問自答;或反問,留有思考餘地。其突出的優勢是能夠提醒讀者對文章論及的問題作進一步思考,啟發人心,有效地延展思想的長度,或拓展思維的深度。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包括:
- 論點
- 論據
- 論證
論點:作者所提出的見解和主張,是討論的中心觀點。
這些論點包括主要論點:即作者在文章中全力論證的總觀點。
以及分論點:在之後段落,作者可以從從不同角度提出分論點,從而協助論證主要論點。
論據:用以支持論點的證據、理由、材料等。
論證:用論據去支持和證明論點的方法或過程。
可以使用多種論證手法協助論證。
議論文三要素關係
以上三個要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同學在論説的時候(除了首段以及尾段外),都要嚴守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 論證手法
論證是運用論據去支持和證明論點的方法或過程。
常用的論證手法有7種:
- 引用論證
- 比喻論證
- 對比論證
- 類比論證
- 演繹論證
- 歸納論證
- 舉例論證
引用論證
引用論證:通過引用具有權威的名人名言、格言、諺語、歇後語、成語、詩詞歌賦、俗語、科學原理、數據等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論證手法。
引用論證例子:胡適先生曾說過:「求學的最大要訣,莫過於要有恒。」可見恒心於學習中的重要性。
演釋論證
演繹論證:
(大前提) A 是 B
(小前提) C 是 B
(結論) 所以 C 是 A
演繹論證例子:
學生應每天帶備所需的課本上課。(大前提)
陳大明是學生。(小前提/個別)
所以,陳大明應每天帶備所需要的課本上課。(結論)
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
比喻論證例子:學習有如登山,不能一步登天。遊過泰山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誰畏勞懼苦,幻想不費氣登山,那結果只能是望「山」興嘆或者半途而廢;要想俯覽奇觀,飽賞大自然之美景,還須一步一步地爬上那萬級雲梯。
舉例論證
舉例論證: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
舉例論證例子:用例子證明論點的過程就是舉例論證 :以例子證明論點的過程就是舉例論證。例證可以分為事例(以當前的事作 (以當前的事作例證)、史例(以歷史事件作為例證 (以歷史事件作為例證)及設例(用假設的事作例證 (用假設的事作例證)
類比論證
類比論證:把兩種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作比較 :把兩種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作比較,抓住它們的共通點
類比論證例子:定期作身體檢查可以讓我們得知健康狀況,如有小毛病,可及早作出治療;平時測驗可以讓我們得知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展,遇到問題,可及早解決。因此,平時測驗是有必要的。
對比論證
對比論證:把兩種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作比較 :把兩種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作比較,抓住它們的共通點
對比論證例子:定期作身體檢查可以讓我們得知健康狀況,如有小毛病,可及早作出治療;平時測驗可以讓我們得知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展,遇到問題,可及早解決。因此,平時測驗是有必要的。
歸納論證
歸納論證:從許多個別事例而歸納它們的共同點,得出適用於某類事物或現象的一般結論,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先提多種事例,然後歸納出結論)
歸納論證例子:陳大明熱心幫助成績欠佳的同學。(個別事例) 李達志熱心幫助成績欠佳的同學。(個別事例) 張小美熱心幫助成績欠佳的同學。(個別事例) 陳大明、李達志、張小美是「功課輔導組」的全部成員。(共通點) 所以,「功課輔導組」的全部成員都熱心幫助成績欠佳的同學。(結論)
議論文高分關鍵
看到這裏的同學都應該想過如何令到議論文高分?
其實有一些元素你必須寫出來
多元化論據:古今中外,文化/科技,語例,名人
而且這些例子不要是其他大多數人都會舉的例子,否則就會變得很公厠。
DSE考生使用的論證千篇一律,來來去去都是孔子、德蘭修女、司馬遷、愛迪生等,盡量嘗試使用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穎例子
總結段昇華:道理/啟發
如果只是簡單復述文章的論點就會顯得很普通,這是一個關鍵的搶分位。
議論文題目
2022 第三題
爺爺:「我當鐘錶匠超過50年,畢生專注這門手藝,能做到分毫不差。」允行:「我是品味生活的咖啡師,亦是書寫人生的作家,更是培育後進的武術教練。」各人對人生有不同追求。有人認為:「與其一生專精一事,不如發展多元人生。」你同意嗎?試撰文一篇,論述你的看法。
2021 第三題
有人認為:「富足的物質條件有利孩子成長。」你同意嗎?試撰文一篇,論述你的看法。
2020 第三題
送禮之我見
一心說:「每年都送來不及用的東西,不送也罷。」
一心的姐姐說:「禮多人不怪。」
一心的弟弟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各人對送禮都有自己的看法。
試以「送禮之我見」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2019 第三題
俗語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有人說“讀書無用”。試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讀書無用”的看法。
2018 第三題
試以「談知己」或「談敵人」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2017 第三題
有人說憤怒是壞事,有人說憤怒是好事,有人說處理憤怒的情緒需要智慧…… 試以「談憤怒」為題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憤怒的看法。
2016 第三題
有人認為「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
2015 第三題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是獨自學習,沒有朋友互相切磋解難,人便會淺陋而見識不廣。在現今的學習生活中,你是否同意「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試試談你的看法。
2014 第二題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試談談你對這種處世態度的看法。
2014 第三題
試就下圖對你的啟發,以「陽光與陰影」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2013 第三題
「今早媽媽打掃的時候,瞄一瞄玻璃窗外鄰居晾曬的衣服,便批評道:『看,那新鄰居真馬虎!衣服還是污漬斑斑,洗得一點也不乾淨。』女兒聽後,一言不發,走到窗前仔細打量,隨即抹掉窗上的灰塵,說道:『這不就乾淨了嗎?』媽媽恍然大悟,不乾淨的不是別人的衣服,而是自己的窗子。」試就這個故事對你的啓發,寫作一篇文章,談談如何消除偏見。
2012 第三題
有些國家的大學,容許學生完成中學課程後,在入讀大學前,有一年休學年,學生可離開校園,利用這一年追求夢想或體驗生活,為大學生活作好準備。假若大學已取錄了你,並給予一年休學年,你會如何善用?試談談你的構思。
議論文範文
議論文佳作 第1段
韓愈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古人亦說:「玩物喪志」。縱觀中華歷史,看似絕大多數文人古哲均全盤否定玩樂的意義,更視之為修身的桎梏、學習的窒礙、成功的絆腳石。然而,時移世易,踏足廿二世紀的大都市,玩樂誠乃十惡不赦,無所可取之魔鬼麼?筆者誠難苛同古人之說,現冀從物理、心理層逐一析之述之。
議論文佳作 第2段
首先,不妨先劃清「玩樂」二字的界線——所謂玩樂、泛指後工作、學業無關連之物,而乃為放鬆心靈,從中得歡愉快樂之活動,玩樂種類,例子不勝杖舉:「從近代之電子遊戲或新潮「桌遊」,至較傳統、集郵、織羊毛玩偶等興趣玩意,均可歸類玩樂之列,亦會在下文觸及講及。
議論文佳作 第3段
釐清基本定義,先從物理層出發——撇開一切意義,好處不論,玩樂是人類一種需要、一種基本權利。從生物角度看,要求人類廿四小時無間斷專注,誠不可能,必得結合放鬆元素,借玩樂中和人生、調劑生活、方得健康心靈;就如一把弓箭,固然要拉得緊,方能射出高走馳騁的箭;但若不加控制,使盡蠻力拉動,只會折斷繩段,弄巧成拙。在工作後不妨與摯友同儕來場扣人心弦的電子球賽,投入驚心動魄的球場,享受血液僨張,心臟速跳之快感,讓腦中那繃緊良久的神經線喘過氣來;或在閒暇,亦可偕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借玩樂放下沉重如鉛的煩惱。由是觀之,玩樂正乃拋卻煩惱,放鬆自我的法門。我們並非超人,亦非聖賢,但就連「萬世師表」孔子也會攜同學子遊山玩水,鬆弛心靈時,我們有誰能不需要玩樂?
議論文佳作 第4段
固然,玩樂的意義不僅在於滿足人類最基層的需要;由是觀之,遊戲玩樂亦可以建立價值觀、技能、促進個人成長。玩樂的種類五花八門、多不勝數;當中規則有異,形式有異,所需技能、心態、甚或所培養之價值自然大相逕庭,亦乃修煉自我之良機,「電競之父」鍾培生乃之開創本地電競業先河之臣,自己亦在「皇室戰爭」、「英雄聯盟」等國際遊戲賽中摘下桂冠,創下彪炳佳績。他接受專訪時曾指出手遊給他最大的得著,正乃摒棄「輸少當嬴」的概念,永遠要以「第一名」為旗桿,朝著標桿直跑,方能在汰弱勝強的擂台上站穩腳,建立精益求精,凡事力求完美的正面心態,從玩樂確立處事態度價值。又看數年前風靡香港的「彩虹手繩」手作,大夥兒們都紛紛拾起色彩斑斕的橡皮圈,細心編織手繩;不僅要發揮配搭色彩、設計形狀之創意,更不宜心急浮躁,要耐心地一圈一圈綁好、繫好,否則只會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也許我們投身職場十年有餘,已慣營營役役,不求上進的熱情如火,也許莘莘學子平素學習,只顧背誦,而忘耐心創作,可見種種玩樂,正好填補人格發展不足之處,裨補闕漏,達修身之效。
議論文佳作 第5段
然而,只談玩樂之好處,似乎偏頗不實;如日中天的「電子上癮」、「玩樂上癮」問題,看來不談不可。有人指責玩樂使人不思進取,引古之隋煬帝云云,因只顧玩樂而怠慢國事;一群視子如寶的家人甫聞玩樂二字,更是眉頭即皺,力數玩樂如何使心肝寶貝荒廢學業,成績一落千丈,玩樂哪會是好事?
議論文佳作 第6段
對此詰問,筆者有兩層的回應——一,從邏輯方面看,人持刀殺人,非刀之罪;人用錢作盡為非作歹、不義不仁之事,非錢之過。同理,玩樂本是中性的事物,人們不能加以控制己之玩樂,卻怪罪到玩樂頭上來,豈非啞巴吃黃蓮?二,幾乎所有因玩樂而生的問題,均因控制不得而致,但世上之物,有何並非如此?做運動不懂適可而止,只會使身體機能不進反退;甚至飲水過量,也會中水毒而致命。由是觀之,玩樂的性質其實與其他事物無異,果效只看使用者能否掌握「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的中庸之理,如是而已。
議論文佳作 第7段
與其說「玩樂成癮」之嚴重,筆者倒覺「不懂玩樂」的問題更甚值關注。置身校園乍見莘莘學子日暮埋頭苦幹,連小息、午休時間打一場球賽的時間也吝嗇,結果「壓力爆煲」;放眼社會,在這個全球「生活、工作平衡」們數第一的地方中,只見「打工仔」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奔波勞碌,卻忽視了借玩樂調劑身心的重要。
議論文佳作 第8段
其實,若喻人生為一杯檸檬茶,玩樂就正是杯旁那一小瓶的糖漿,加多多少,悉隨尊便,全盤由你控制——加得少,只會使茶苦澀難耐;加得過多,亦徙令茶味全無,過猶不及。只要能好好掌握份量,才能嚐盡人生百味——工作學業的辛勞,閒時玩樂的甘甜,為免得人生單薄,索然無味。香港人,多放鬆,多玩樂吧。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