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CE 中國語文 卷一參考答案
白話文
1.1)
諷刺部分(二十四孝圖》提倡的孝行不合常情,難以實行 /
指出(二十四孝圖》有些孝行不合理。
1.2)
(老萊子)行為虛僞/矯揉造作/不自然/裝佯/ 老萊子假裝作小孩/
小孩子大多不願「詐」,作者對「詐」反感· / 老萊子裝佯,侮辱了孩子。/ 老萊子侮辱了孩子。
1.3)
(郭巨所為)不合人情/不合人性/
父親愛護子女是天性,父親殘殺子女,不合人情。/ 郭巨殘忍不仁, /
令作者擔心父親會仿效郭巨,因家境困難而將自己活埋。
1.4)
《二十四孝圖》提倡的孝行反而破壞了倫常關係。
2.1)C
2.2)D
2.3)E
2.4)B
3)C
4.1)
i. 較易,只要不辭勞苦便可以。/ 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就不難做到。/
是子女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
ii.較易,只要有闊人請吃飯,自己又能忍饞把食物留給父母。/ 較易,只要有闊人請吃飯,及仿效陸績跪下,說出相同對白。/
較易,只要能忍饞把食物留給父母,及仿效陸績跪下,說出相同對白
iii. 較難,即使怎樣哭也哭不出筍子,徒勞而無功· / 較難,「哭」這行動與「生筍」這結果沒有必然關係。 / 較難,因為精誠未必會感動天地· / 較難,這不是人力可控制的, /
較難,這近乎奇蹟/神蹟/神話。
iv.較難,臥冰固然不能得鯉,徒勞無功外,更有性命之虞。/
較難,臥冰得鯉是奇蹟,不可能實現,還會有生命危險 。
4.2)
i.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物理世界的因果邏輯/是否合乎自然定律法則/有沒有可能/有沒有結果/可行性
ii.行動的安全性/危險的程度/對生命的威脅/代價的大小/付出對少
5 )錯誤
6 )
以不情為倫紀/
正如將「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 正如將「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7.1)對比/反比
7.2)不倫不類/滑稽/虛偽/裝佯/造作
7.3)天真/可愛/活潑/活潑可愛
7.4)厭惡/討厭/反感/不滿/侮辱孩子
7.5)憐憫/同情
8.1)刻意及善意
8.2)非刻意
8.3)刻意及善意
8.4)刻意及善意
8.5)刻意及善意
8.6)刻意及善意
9)
評分原則:
分三品評分,上品5分,中品3 -4分,下品0 ·2分:
,上品:準確理解魯迅的看法,論點合理,事例恰當,論述精簡扼要。
中品:倚能理解魯迅的看法,論點合理,事例可,論述平穩。
·下品:對魯迅看法的理解不準確甚或錯誤,論點不清或不合理,欠缺
事例或所舉事例不當,論述紊亂。
必須扣緊魯迅的看法回應:作偽不對。
錯誤理解魯迅的看法或與之無關,給0分· 可同意或不同意魯迅的看法:
,若同意者只重複文中觀點,未有補充,最高給中品,
,若不同意者能說明魯迅論點不合理的地方,最高給上品。
舉本文以外的事例說明個人的論點· ,欠事例說明,最高給中品。
·以語例代替事例,最高給中品。
以下案,僅供參考:
孝是本心的自然流露,心不欲而強行是謂作偽,理應批評·但老萊子穿彩衣, 言行仿嬰兒只為討父母歡心,所謂的作僞只是指其行和日常的衣着和言行不同,但其情非僞,故我不同意魯迅的批評·如人身患絕症,而父母年邁,恐父母擔憂而佯裝身體健康,乃人之常情。若以其所為是作僞而批評,是執一而廢百,不分輕重。
10)
評分原則:
判斷為合乎情理或不合情理均可,惟須闡述理由·
必須根據魯迅的看法評論,如非根據魯迅的看法評論,最高只給下品 判斷有否依據魯迅的看法評論,可參考以下數點:
明言魯迅的看法。
雖沒有明言根據魯迅的看法,可是:
行文中用了魯迅評述孝行的準則的用語:不合人性/不合常理/ 個人能力範圍/付出的代價/可能性/ …
引用了魯迅曾評價的二十四孝故事來比較論述·
須細加推敲文意,不宜單看有否關鍵用語便判斷有沒有依魯迅的看法評論,
分三品評分,上品5 -6分,中品3 -4分,下品2分:
上品:準確理解故事,扣緊魯迅看法評論,論述精簡扼要。
中品:理解故事大致正確,根據魯迅看法評論,論述平穩,但較單薄· 下品:錯誤理解故事,並非依據魯迅觀點評論,或論點不清、不合理,
論述紊亂。
11)
尖酸辛辣/冷嘲熱諷/嬉笑怒罵/譏諷味濃/幽默刺諷刺
文言文
12.1)不久/一會兒/過了一會
12.2)剛才/先前
12.3)歌聲及琴聲/曾參彈琴和歌唱的聲音/弦歌聲/音樂聲/音樂
12.4)接見/讓他進來/接納
12.5)侍奉/事奉/服侍/服事
12.6)安養/養/照顧/侍奉/事奉/服侍/服事
13.1)
你沒有聽過嗎? /
難道你沒有聽說過? /
你不知道嗎?
13.2)
還有什麼比這更為不孝呢? /
不孝還有比這更甚/大的嗎? / 他的不孝不是最大/嚴重的嗎?
13.3)
於是到孔子家請罪。/
於是登門向孔子認錯。/
便造訪孔子並認錯。
14.)錯誤
15.)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
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參來,勿內。」/ 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
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
16.1)正確
16.2) 正確
17)A
18 )
不合義理的行為說不上是孝行。/不應愚孝。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