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卷一分數
DSE中文卷一分數佔中文全卷比例 = 24%
根據考評局資料(10/12/2021修訂版),DSE中文卷一總分所佔的比例高達32%
閲讀卷有兩部分:
甲部考核範圍為十二篇範文,佔全卷30%,餘下的70%就是乙部,當中包含一至兩篇白話文篇章及一篇文言文篇章的閱讀理解。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
5** | 54 (68) | 56 (66) | 59 (67) | 71 (71) | 57 (63) | 51 (61) | 50 (58) | 49 (57) | 52 (57) |
5* | 51 (64) | 54 (64) | 55 (63) | 67 (67) | 52 (58) | 48 (57) | 47 (55) | 46 (54) | 47 (51) |
5 | 48 (60) | 50 (59) | 52 (59) | 63 (63) | 49 (54) | 47 (56) | 45 (52) | 44 (51) | 44 (48) |
4 | 44 (55) | 44 (52) | 46 (52) | 56 (56) | 43 (48) | 40 (48) | 38 (44) | 37 (43) | 38 (41) |
3 | 38 (48) | 37 (44) | 40 (46) | 50 (50) | 38 (42) | 36 (43) | 33 (38) | 32 (37) | 32 (35) |
2 | 34 (43) | 31 (37) | 33 (38) | 47 (47) | 31 (34) | 29 (35) | 27 (31) | 25 (29) | 25 (27) |
由上表可見,要在DSE考到第4級,需約50%;第5級要60%;至於5*至5**則要60多%,而5*和5**只差很少分,涉及一些運氣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加入十二篇範文作考核範圍後,中文卷一的分數有明顯上升。
小編認為當中的原因就是:想拿到高分的同學對於12篇範文掌握程度較高,在甲部獲取的分數亦相對較高,所以整體卷一的分數提升了。
DSE中文卷一 各部分介紹
中文卷一(閱讀)分為甲、乙兩個部分。
甲部考的是十二篇範文,乙部則包含一至兩篇白話文篇章及一篇文言文篇章的閱讀理解。
甲部是讓同學們「執分」的地方,是給願意努力溫習的同學的獎勵,也就是補底的分數!
乙部則比較吃力不討好,即使花很多時間溫習,都不一定能取得高分,所以,答題技巧就顯得相當重要!
卷一甲部:十二篇範文
卷一乙部:文言文
這裏會有(通常)一篇文言文閱讀理解。
卷一乙部:白話文
這裏可能有一至兩篇白話文閱讀理解。。
中文卷一時間
中文卷一閲讀卷時間 = 1小時30分鐘
在這90分鐘裡,同學要完成甲、乙兩個部分,工作量並不少。
小編想提醒同學們,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時間,萬一因遇到不肯定/不會的題目而花多了時間,令到後面的部分不夠時間去完成,豈不是得不償失?
DSE中文卷一時間分配
甲部十二篇範文 (文言指定篇章) | 15-20 分鐘 |
乙部文言文 | < 20 分鐘 |
乙部白話文 | 50 分鐘 |
甲部十二篇範文 (文言指定篇章)
切記千萬別在這裡浪費太多時間!答案要言簡意賅,直中問題中心,不要「遊花園」。
這一部分最理想是在15-20 分鐘內完成,預留足夠時間予後面閱讀理解的部分。
乙部文言文
在卷面上,乙部白話文在文言文前,但因為白話文部分是全卷最耗時的部分,為了更好的安排時間,小編會建議大家先做文言文部分。
因為文言文部分比較短,而且問題都比較直接,只要能大概理解文章的意思,就能做到不少題目,而且題目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有時光看題目就已經能大概得知文章的內容和想帶出的道理。
在時間管理方面,小編認為最好在20分鐘內完成這一部分。
乙部白話文
剩餘的50 分鐘全部用在白話文上,因為白話文的題目篇幅以及閱讀材料也相對較長,需要更多時間去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完成這部分後還有時間餘下的話,千萬不要就此放空,應當爭取時間檢查答案!
中文卷一甲部:十二篇範文
中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2篇範文可以劃分為以下4大類,分類後能更容易溫習各範文的考核重點及寫作手法。
分類及溫習重點如下:
遊記
範文:《嶽陽樓記》、《始得西山宴遊記》
作者一般會通過寫作遊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借景抒情,帶出自己的志向和觀點。
《岳陽樓記》中,作者通過描寫嶽陽樓嘅景色,帶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嘅高尚情操,以追隨古仁人為目標,藉以勉勵自己和好友滕子京。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以遊山玩水的方式排解憂鬱,最終在發現西山後豁然開朗。他藉記敘前往西山的過程,以及描寫西山之上所看見的景色,以西山自況,表達自己不願與世俗和流合汙的心志。寧願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致物我兩忘的境界。
人物傳記
範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人物傳記主要通過記敘事件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塑造人物形象。傳記可以為以「第一人稱」為主角嘅自傳,也可以像《廉頗藺相如列傳》 , 是由他人所寫的人物傳記,以第三人稱記敘和人物相關的事情發生。
譬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中,作者通過完璧歸趙的故事,突出藺相如的機敏勇敢;又以「負荊請罪」的故事刻畫廉頗勇於認錯的形象。
論說文章
範文:《師說》、《勸學》、《六國論》
對於論說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中心論點、分論點、論證過程及論據。十二篇章中的議論文亦如是,考生須掌握論說文中作者的主要觀點,例如《師說》就是「學者必有師 」;《勸學》的中心論點就是「學不可以已」;《六國論》的中心論點就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賁秦」。
清楚作者的中心論點後,就要練習作者如何論證中心論點的合理性,亦要記得作者選用了哪一點例子去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詩詞
範文:詩三首:《山居秋贇》、《月下獨酌》、《登樓》;詞三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聲聲慢.秋情》、《青玉案.元夕》
作者一般會選擇在詩詞中描寫景物,再藉此回憶過去或展望未來,帶出自己的感受。因此詩詞中最重要的是知道作者從中表達的「情 」 , 以及作者在該首詩詞中通過什麼景物帶出自己的感情。
中文卷一技巧
中文閱讀理解技巧(文言文)
熟讀文言句式
熟讀文言實詞
很多考生都會花不少時間在溫習文言虛詞上,但這樣並不足夠!
問題在於,文言虛詞通常都有4-5個解釋,導致到考生未必每次都能判斷其正確的解釋。
因此,若果有文言實詞的協助,就能更輕鬆的將文言字詞變回平常在說的白話文。
例如:上、南、晏等。
補主語/賓語
文言文與白話文有著天淵之別!
文言文除了可以不停變換主語之外,主語亦經常會被省略。
(賓語都有機會省略,但比較少!)
所以,小編認為在閲讀文言文時,不妨多花幾秒找出主語的位置,這對於理解文意會很有幫助!
習慣詞類活用
文言文同一個字可以同時作動詞、形容詞甚至副詞,這就是俗稱的詞類活用。
因此,同學在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詞時,不要先入為主的覺得它只有一個意思。
應先看看整句句子的結構,再判斷該字詞在句子中扮演的角色(詞性)。
單字化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比較少白話文的”詞語“,很多時候文言文一個字就已經等於白話文的一個詞語。
所以,同學要學會將文言字詞逐個配詞拆開,單子化的理解文言文。
例如:
道可道,非常道 (非常:不是永恆)
以爲…. (以爲:以此爲)
中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白話文)
段落大意
同學可以先辨識開首與結尾的部分,因為這兩部分是最容易找到正確分段的。
穩定取得這兩部分的分數後,再在文章中找到過渡段(如有),因過渡段正正就是連接上文,開啟下文的段落,找到它便如抓緊鹿角一樣,大大提高了分段的正確率!
之後就可以運用這三項資料推敲出各部分分別是哪幾段,分好段落之段就可以開始寫段落大意,這部分也有不少技巧。
通常第一部分不外乎是「開門見山」,「開宗明義」,點明文章大意等等。
過渡段落9成是「承上啟下」,而尾段通常定是作者藉xxx一事,抒發了xxx的情感。
多研究past paper的model answer,就會發現每一篇文章的結構其實都大抵相同,段落大意的用字也萬變不離其宗。
因此,多參考model answer的用字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答題觸角,撿到更多分數。
分段
分段可謂「一損俱傷」,錯一題等於前或後一題都會分錯,而且,段落大意亦會因此而沒分。
幸運的是,近年段落大意的佔分有下降的趨勢,而且,分段看似難以觸摸,但只要掌握以下的技巧,就會發現其實有跡可尋。
首先,記住4個字”時空虛實“,這個技巧主要用在記敘文。
即是説,當文章有很明顯的時間、空間、虛擬、真實。
若以上四點出現突然的轉換,如由十年前轉換到現在,很有可能就是需要作分段的地方。
第二,留意兩個連續段落的主題、內容,例如(但不限於):
- 事件:如果說的是不同事件……
- 語調:例如前一段是說事實(fact)的,後一段是抒情的……
- 情感:例如前一段還在懷緬,後一段說希望……
- 時間:身處的時間點不同了,如由回憶回到現在…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考評局選用的文章當中都會有頗明顯的提示,只要能善用以上的兩個技巧,相信同學在分段上一定能更得心應手!
寫作手法
常用寫作手法與其作用必定要背好,因為寫作手法是考評局很喜歡考核的範圍,基本上每年都會見到至少一題。
在做這類題目時,先分辨正確的寫作手法,然後補上其用處/好處。
以借景抒情為例,通常都是回答「作者藉描寫(照抄文中的景物),以抒發XX之情」而「XX之情」,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常見的有:懷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等等。
把答題框架都背考,在遇到這類題型時輕鬆「秒殺」,全取分數。
以下介紹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
記敘文常見修辭
- 借代:用同一事物中的特徵或其中一部份去代表事物的全部
- 借喻:沒有喻詞與本體,直接將喻體當成本體
- 對比:用於凸顯事物本質,並無優劣之分
- 襯托:用於凸顯一方的優或劣
- 象徵:婉轉地表達情感的修辭手法,即不直接指明抽象的事物,如觀念、情念等,而用其他事物作為媒介間接陳述
- 擬人:指對死物注入人類的元素,例如添加情感於死物上
- 誇張:令讀者感受到作者對事物的態度,相較平淡,直白的描寫
議論文常見修辭
- 排比:把意思,語氣相近的三句或以上的句子相連,達到提升語言氣勢的效果
- 反問:加強語氣,啟發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加深印象。
- 設問:讓讀者思考,加深印象。
- 對偶:在古文尤為常見,主要作用在於營造文句之間的氣勢
綜合全文題目
這類題目的目的是考核同學歸納文章內容的能力,例如全文所抒發的感情、貫穿全文線索的象徵意義等。
這類題目的佔分一般較高,答案篇幅亦自然較長。
同學首先要找回題目裡的關鍵詞,例如文章的線索或者一些和感情表達相關的字眼,然後在閲讀材料裡找出有相關字眼的段落,再從中篩選和題目有關的內容,這樣就可以更有效的歸納文章主旨。
換詞語類題目
這類題目的問法通常都是:「如果把原文某個詞語換成其他詞語,表達效果是否更佳?」。
這種題目第一步是要寫出原文詞語和替換詞語的準確意思,這對於中文底子較弱的同學來說十分困難,更別說要找出它們之間的關聯和細微的差異了,所以這類題目對同學的中文底子要求較高,屬於分高下的題目。
然後,同學要結合文章的語境進行分析,簡單來說,就是要去理解原文詞語在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後通過引用文本內容去解釋語境,再分析原文詞語在表達語境上面的作用,最後跟題目給出的詞語作比較。
一般比較得出的結論都是題目詞語不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的意思。
「可不可以回答同意替換原文詞語?」
不是 100% 不能,但是會比答不同意的難度大一百倍!
因為,我們的固有認知就是作者寫下去的文辭一定是最佳選項。
考評局所選取的閲讀材料都是來自早已成名的作家,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是經過多年的歷練,遣詞造句的功力都是頂尖的,所以他們會選擇那個詞語一定有其原因。
不過也不是100%不能挑戰他們的遣詞造句,但可能就要追溯到語言學這些層面了
小編認為這個時候還是不要跟自己作對,好好實踐「求學當然要求分數」的原則,在答案寫上不同意。
DSE 中文閱讀理解操練技巧
按文體操練 Past Paper
因為每年的中文卷一都有不同文體,當中會牽涉不同的寫作手法、答題框架等。
如果大雜燴地一起操練,有可能會讓自己混淆不同問題的答題框架。
所以,小編建議同學把 Past Paper 的文本內容分成議論文和敘事抒情文兩大類,然後再分開操練。
先讓自己集中掌握一種文體的解題技巧,再去操練其他文體,按部就班地鞏固答題技巧,循序漸進才是最有效益的複習方法。
詳細理解文本內容
其實一篇閲讀材料可以有很多出題點,但由於閱讀卷篇幅有限,所以有文中大部分的篇幅都不是考核部分,但不代表它們就沒有用處!
所以,做完 Past Paper 的題目後,也要再看文章,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位置還沒有十分瞭解。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再細讀文章,解決疑慮。
這個練習絕對可以讓你的文本理解能力大大提升!
尤其文言文!
做練習時,同學亦可嘗試將文言文作全篇翻譯,藉此增強自己的文言觸覺,從而加快自己理解文言文篇章的時間。
當然,同學應要為翻譯自行設下時間限制,畢竟考試是限時的。
在初初練習全篇翻譯時,同學可能會感到困難。
如同學力有不逮,可以在翻譯一段或數句後,便看看網上的翻譯或參考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善。
經過多次操練後,自然能熟能生巧,在考試時看見文言語句都能自己譯出像樣的、可理解的白話文。
就算不能,通過上文下理的協助,即使譯出來的不是最準確的意思,自己都能夠大概理解文章,配合題目給的線索,正確的回答問題。
善用 Marking Scheme
考試往往都是「看分數做人」。
不同類型的長題目,會有不同的分數,答題框架自然會有不同,重點、詳略各異。
所以,想要準確命中重點,最好的方法是去分析marking scheme,找出不同題型的取分要點。
當然,marking scheme中也有「言之成理即可」之類的語句,所以只看marking scheme也是不行的。
想要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可行,不妨將你案交給老師(最好是有評卷經驗的)批改。
中文閲讀卷 常見問題
十二篇範文需要背誦原文嗎?
很多同學都會問,是不是必須背誦原文?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同學可以有技巧地背。
因為需要同學引錄原文的題目不多,如果你自問連範文的內容撮要,寫作手法等都還沒掌握好,就不要把時間全部傾注在背誦原文上面了!
同學可以先背誦文章要旨、與文章主旨有直接關連的文句,詩三首、詞三首也建議同學全部背誦。
同學亦應掌握文章結構、文章的主要內容
甲部的題目大多是考核同學有沒有熟讀範文的內容,所以同學必必須清楚記得每一篇文章的結構,以及文章每一部分的內容撮要。
中文閲讀卷總結
雖然很多人都說中文卷一是考驗運氣的試卷,但卷中有不少部分都是努力溫習了便能把握住分數的。
加上現在多了十二篇範文,考生能把握的部分就更多了。
小編覺得中文卷一是5分中文硬實力,3分勤力,2分運氣。
事前溫習好一些範文重點、題型,將它們深深記在腦海中,實戰時按照從past paper model answer中整理出來的答題框架作答,便能獲取不錯的分數!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