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首 :《山居秋暝》、《月下獨酌》、和《登樓》
《山居秋暝》
全文語譯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曠幽靜的羣山剛剛經歷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在松間灑下月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是漁船順流下行。
春日的芳菲雖然已經凋謝,王孫公子仍然可以留下來欣賞秋景。
文章主旨
借描寫秋天雨後山中傍晚的美景,凸顯了鄉居的人的淳樸生活,寄寓了租對於寧靜的山裏隱居生活的嚮往,抒發自己願意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
段落大意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總寫山景,點出時間和季節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主寫松林和山泉
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寫山中人事活動
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抒發對閒適隱居生活的留戀和盼望
體制
體裁:五言律詩
句式:全詩八句,每句五字
用韻:偶句押韻:秋、流、舟、留(尤韻)
對仗:頷聯、頸聯對偶
平仄:按照規定上句和下句的字必須平仄相對
《月下獨酌》
全文語譯
文章主旨
描寫詩人月下獨酌,借酒消愁,與月、影共飲共舞,藉以抒發懷才不遇、抑鬱孤獨的情懷,但又決不為愁思所縛,追求精神上逍遙自由的境界。
段落大意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花間獨酌,見孤寂的情懷,想像和月亮、自己的影子對飲,自我開解,令原本冷清的環境頓時熱鬧起來。但又慨嘆月、影不能明白自己。其中交代了季節(春天)、時間(晚上)、地點(花間)、也回應了詩題。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承接上文的想像,認為要及時行樂,心情豁然開朗,寫月影隨我歌舞的歡樂。
「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 但想到醉後月、影會離開自己,感到孤清無奈,又不禁悲從中來。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 作者自我開解,遐想與月影結為無情之交,達到精神昇華的境界,表現作者鄙棄世俗,追求高潔的心意。
體制
體裁:五言古詩
句式:全詩十四句,每句五字
用韻:偶句押韻,並有轉韻:親、人、身、春(真韻);亂、散 、漢(翰韻)
對仗:這體裁本不講究對仗,但本詩九、十句,十一、十二句各自成對
《登樓》
全文語譯
文章主旨
杜甫登樓望見春來大地的景色,生起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帶出因國事艱危、外族入侵的感慨,並藉劉後主、諸葛亮的典故,諷諭唐代宗治國無方,自己卻空有濟世之心,報國無路。
段落大意
首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寫在「萬方多難」的時局下登樓,眼前縱然繁花盛開,人卻感到傷心。
頷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寫登樓遠望所見所思:讚美錦繡山河,又對浮雲變幻,歷史興亡表達感慨。
頸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論天下形勢,唐室政權像北極星一樣恆久,告誡吐蕃不要再來侵擾。
尾聯「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追憶古人,抒發個人抱負:對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為國之路感到無奈。
體制
體裁:七言律詩
句式:全詩八句,每句七字
用韻:偶句押韻:臨、今、侵、吟
對仗:頷聯、頸聯對偶
平仄:按照規定上句和下句的字必須平仄相對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