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魚我所欲也】DSE中文十二篇範文 語譯及分析【包含DSE題目問答】

最新文章
BAFS DSE
【懶人包】BAFS DSE 成本會計&財務會計必學必考公式
不少有修讀 BAFS 的同學都抱怨,BAFS 這一科的骨牌效應很重,公式又多又亂又難記。小編曾經都有修讀BAFS,深深明白到記住所有的公式和概念會覺得有一些挑戰。 所以小編將會集齊BAFS...
中國文學dse
【中國文學dse】28篇範文如何溫?披露賞析和創作高分秘技
不論你是喜歡中文而修讀中國文學科,還是被學校逼修讀,只要你需要考中國文學dse,你便需要看這一篇文章,幫你重啓文學科的希望!很多同學剛修讀中國文學一聽到dse需要背誦28篇指定篇章,再想到加上中文科的12篇範文(按篇數來說是15篇),共需背誦最少40篇的範文,他們便害怕了。不論任何科目都有一些考試策略,即使是中國文學科也有!這篇文章再全面教你如何溫習中國文學科的範文,並公開一些中國文學dse 5** 學生賞析及創作的高分秘訣。 目錄 中國文學28篇指定篇章是甚麼?...
大學面試
【大學面試】自我介紹全攻略 | 附上懶人面試check list | 應屆考生面試前必看!【懶人包】
大學面試 自我介紹 全攻略 辛苦考完DSE後,應屆考生們就要開始面對不同的大學面試。 應該如何自我介紹才能凸顯自己,增加自己被取錄的機會?...

魚我所欲也 終極指南

魚我所欲也 全攻略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學博小編為大家提供 DSE 中文科十二篇範文中《孟子•魚我所欲也》的全文語譯、重點文言字詞以及範文重點分析包括:內容大要、主旨、段落大意、論證手法和修辭手法。

《魚我所欲也》中,作者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指出捨生取義的人生態度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生死應以義為取捨為標準,勿因一己私慾而喪本心。作者亦使用了不同論證手法及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渲染力及說服力。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内容目錄


全文語譯
全文語譯

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

DSE題目問答
DSE題目問答

文言文重點注釋
文言文重點注釋

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

模擬問答
模擬問答

魚我所欲也語譯

文言文語譯

魚我所欲也原文 第一段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魚我所欲也語譯 第一段

孟子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擁有,我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 ;大義,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兩者不能同時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選擇大義。命是我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所以我不會苟且偷生。

死亡是我厭惡的,然而我厭惡的事情還有比死亡更討厭的,所以有的禍害我就不躲避。

如果人們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求得生存的方法,為甚麼不使用呢?

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被死亡更討厭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害的手段,為甚麼不去做呢?憑這些方法就可以生存,有人卻不用;憑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有人卻不願意這樣做。

因此(可以證明)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討厭的。

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這種本性,只不過賢人能夠保存這種本性不喪失罷了。

魚我所欲也原文 第二段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我所欲也語譯 第二段

一筐飯,一碗湯,得到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呼喝着把食物給人吃,流浪者不會接受;

踐踏後給人吃,乞丐也不屑接受;

為了優厚的俸祿,不分辨是否合於禮義就接受。

這優厚的俸祿對我有甚麼好處呢?

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為了我認識的貧困者得到我的恩惠並感激我嗎?

對於這些不合禮義的東西過去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華美的居室而接受了;

過去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以往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我所認識的貧困者感激我而接受了,這些做法不能停止嗎?

這就是說喪失了人的本性。」

魚我所欲也文言字詞筆記

文言文重點注釋

  1. 亦:也。
  2. 欲:喜愛。
  3. 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4. 舍:捨棄。
  5. 取:選取。
  6. 甚:勝於。
  7. 於:比。
  8. 故:所以,因此。
  9. 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 惡:厭惡。
  11. 患:禍患,災難。
  12. 闢:通“避”,躲避。
  13. 如使:假如,假使。
  14. 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意,不譯。
  15. 莫:沒有。
  16. 則:那麼。
  17. 凡:凡是,一切。
  18. 得生:保全生命。
  19.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20. 用,採用。
  21. 闢:用作“避” 。
  22. 為:做。
  23. 而:但是。
  24. 是故:因此。
  25. 非獨:不只,不僅 非:不 獨:僅。
  26. 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
  27. 是:此,這樣。
  28. 心:思想
  29. 勿喪:不喪失。喪:喪失。
  30. 簞:古代盛食物的圓竹器。
  31. 豆:古代一種木製的盛食物的器具。
  32. 則:就。
  33. 弗:不。
  34. 得:得到。
  35. 簞:古代盛食物的圓竹器。
  36. 豆:古代一種木製的盛食物的器具。
  37. 弗:不。
  38. 呼爾而與之:呼喝著給他(吃喝)。
  39. 行道之人:(飢餓的)過路的行人。
  40. 蹴:用腳踢。
  41. 而:表修飾。
  42.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43. 萬鍾:這裡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鍾。
  44. 辯:同「辨」辨別;何加:有什麼益處。何 介詞結構,後置。
  45. 宮室:住宅。
  46. 奉:侍奉。
  47. 窮乏者:窮人。
  48. 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
  49. 與:通「歟」,語氣助詞。
  50. 鄉,通「向」,原先,從前
  51. 已:停止。
  52. 本心:本性。這裡指人的羞惡之心 。

魚我所欲也 主旨與段旨

文章主旨

主旨

作者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指出捨生取義的人生態度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生死應以義為取捨為標準,勿因一己私慾而喪本心。

第一段

以魚與熊掌比喻生與義,指出應該捨生取義。

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人認為義比生命重要、不義比死討厭,因此即使有方法可以讓人求得生存、躲避禍患,也不能使用。

由此可見人人皆有捨生取義之心,而非賢者獨有。

第二段

以「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事例,論證人人皆有禮義之心。之後再以不辨禮義而接受萬鍾/高官厚祿的事例,論證 人因受物欲虛榮的誘惑,見利忘義,失去本性/本心。

魚我所欲也重點

魚與熊掌

孟子於《魚我所欲也》開首即以此比喻論證手法引入,生動有趣,令讀者印象深刻,亦令艱深抽象的生義抉擇變得簡單而具體。

魚與熊掌於古代都是珍貴的食材,但如果只能二擇其一,那麼孟子就會選擇魚。

以此比喻解說,生和義兩者皆重要,只有在兩者不能並存之時,才迫不得已要作抉擇,捨生而取義。

因此儒家絕非看輕人生命的價值,只是因為道義的地位至高無上,在不可兩全的情況下才會放棄生命。

人皆有之

捨生取義,陳義甚高,常人難以設想自己會寧願犧牲性命以保全道義。

因此孟子在《魚我所欲也》特意論及捨生取義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取決於你願不願意做。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句,說明不只聖賢能做到,其實每個人也可做到。

因利忘義

既然捨生取義是人先天的本能,那麼世上為什麼會充斥因利忘義的人?

在《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這些人摒棄了本心,因名利富貴而扭曲了自己的價值觀。

乞人不接受嗟來之食,說明道義尊嚴比生命重要。可惜很多人會為了「萬鍾」的待遇,甘願捨棄道德。

魚我所欲也 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

《魚我所欲也》中,作者主要使用了論證手法以及修辭手法兩種寫作手法。這些寫作手法都成功提升文章渲染力及說服力

魚我所欲也 論證手法

《魚我所欲也》主要使用了比喻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及對比論證。作者使用上述論證手法論證捨生取義。這些手法都令到作者闡釋的道理更加容易明白,論點更加有說服力。

比喻論證

生與義之間的取捨是抽象的道理,且非人人都會經歷得到,作者以魚與熊掌的取捨來作比喻,把道理說得深入淺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正面論述 – 捨生取義

有比生命更為人渴求的,那就是義。如果你認為義比生命重要你應該犧牲生命去成全。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反面論述 – 見利忘義

如果你認為生命比義重要,你會選擇保存生命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對比論證

1)一簞食 ,一豆羹 VS 萬鍾

「一簞食,一豆羹」,對於「行道之人」和「乞人」來說是性命攸關的,但為了堅守禮義原則,他們甘願捨棄生命。反觀有些人為了獲得萬鍾的俸祿而「不辨禮義」,以求得到「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等物質享受和虛榮。

2)昔日 VS 今日

文中論證了一些人「失其本心」時,寫他們「鄉為」、「今為」的分辨,營造反差。

3)保全本心之人 VS 喪失本心之人

前者的捨生取義跟後者的見利忘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舉例論證

以乞丐拒絕嗟来之食,看出人懷有本心的表現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位高權重者寧願死,亦不會接受不符合禮數而得的獎賞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魚我所欲也 修辭手法

《魚我所欲也》中,作者主要使用了排比、反問、對偶等修辭手法。這些手法都成功增加文章語言表達的清晰度和準確性、強化文學藝術效果及提高語言表達的創造力。同時,也令到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排比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句子結構相同且字數相近,可以加強語勢、節奏感,以及條理。令內容有層層疊加,一氣呵成的作用。氣勢充沛,充分顯出孟子的大義凜然。

反問

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

內容層層遞進,情感充沛,給人義正詞嚴、咄咄逼人的感覺

對偶

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DSE題目答案

DSE題目問答

2021 Q1i

問題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i)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魚我所欲也》

答案

從前/往日/過往

魚我所欲也 問答

模擬問答

題目一

問題

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提及「魚」和「熊掌」時,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試根據以上例子說明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答案

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能達到言簡意賅的效用。作者以魚比喻為生命,以熊掌比喻為道義,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時應該捨棄魚而取熊掌,藉此表達捨人應該捨生而取義。以日常生活能接觸到的食物來比喻捨生取義的抽象道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題目二

問題

指出文中提及「行道之人」及「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兩種人所構成的關係。

答案

構成關係: 對比

題目三

問題

在《魚我所欲也》中,孟子在何處點明中心論點?這是一種怎樣的議論手法?

答案

孟子於文章開首即點名了文章的中心論點。這是開門見山/提綱挈領/下筆立論的手法。

題目四

問題

孟子認為一般人與賢者面對「生命」與「 道義」的取捨時有何異同?試分別說明。

答案

孟子認為一般人與賢者在面對「 生命」與「道義」的取捨時都會捨生取義,因為這是人人都有的本心。唯一不同的是賢者能保存這份本心,一般人卻有機會因為利慾而喪失其本心。

題目五

問題

文中以及有人「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他們的天性本來就是如此嗎?若不是,試解釋他們改變的原因。

答案

人們的本性就是就算到了生死攸關頭,都不會為了保存性命而放棄尊嚴,接受無禮而來的食物;如今他們會不辯禮義而接受豐厚的俸祿,是因為他們因為利慾而失去「捨生取義」的本心。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

如想了解各科DSE更深入的知識,歡迎瀏覽各科目導師的個人網站:

中文科:Issac Lo 經致中文
英文科:Learn Smart English Team
數學科:GJ Mathematics

更多線上課程:Upgrade HK

立即訂閱最新DSE應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