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文言文 語譯、主旨、分析【懶人包】


鷸蚌相爭 終極指南
鷸蚌相爭 全攻略
文言文好難掌握?學博小編為大家提供 中學時必學的文言文 戰國策《鷸蚌相爭》的全文語譯、重點文言字詞以及範文重點分析包括:內容大要、主旨、段落大意、寫作和修辭手法。
鷸蚌相爭 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秦國常常依靠強大的國力,侵略別的國家,其他各國也常常互相攻伐。一年,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國聽到風聲後,急忙派說客蘇代到趙國說情,勸趙國休兵。蘇代到了趙國後,就對趙王說了「鷸蚌相爭」的故事。
鷸蚌相爭 全文語譯
鷸蚌相爭 原文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
鷸蚌相爭 語譯
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
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
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爲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鷸蚌相爭 重點文言字詞註解
1. 鷸:水鳥,以捕食昆蟲、水生動物為生。
2. 蚌:河蚌,生活在淡水中的軟體動物,有堅硬的貝殼,肉味鮮美。
3. 方:正在。
4. 曝:曬太陽。
5. 拑:作「鉗」,把東西夾住。
6. 喙:鳥嘴。
7. 雨:這裏作動詞,下雨。
8. 死:此作形容詞用,指失去生命的。
9. 不出:指鷸的嘴拔不出來。
10. 舍:通「捨」,這裏解作讓步。
11. 漁者:漁夫。
12. 并:一起。
鷸蚌相爭 主旨 / 中心思想 / 道理
鷸和蚌雙方意氣用事,都以為自己最終會得到勝利,結果卻是兩敗俱傷,這則寓言就是以此規勸人們汲取此一教訓,不要作「鷸蚌相爭」的事。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鷸蚌相爭 寫作手法
修辭手法
擬人
把鷸蚌當人來寫
説明手法
借事説理
借《鷸蚌相爭》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在爭執中,雙方各不相讓,就可能兩敗俱傷,並讓第三者從中得益。
鷸蚌相爭 工作紙問答
問題一
問題
在《鷸蚌相爭》一文中,「曝」是甚麼意思?
答案
曬太陽
問題二
問題
「鷸蚌相爭」的歇後語是甚麼?
答案
漁人得利
問題三
問題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的主旨是甚麼?
答案
這則寓言比喻如果雙方相持不下,各不相讓,第三者就會從中得利。
如果大家有什麼補習問題,如私人補習、網上補習好唔好,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補習課程資訊,亦都可以上我們的補習網頁了解更多!